當前社會對教育的批判可謂不絕於耳。但以中國發展的現實來說,就像眾多社會關註的領域一樣,中國教育不被批評西裝外套是不可能的。
  因為歷史以及社會保障等因素,中國老百姓千百年來形成的教育理念,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思路。絕大多數家長嘴上說對孩子沒有太高期望,但一旦面對孩子的教育,多數人都會走精英西裝路線:不是選擇最合適的,而是最好的——最好的幼兒園、最好的小學、最好的中學、最好的大學。能上人大附中,絕不去一路之隔的北大附中,能上北大附中的,就絕不去中關村中學。這就必然導致中國的教育,將面對比任何國家都強烈的擇校需求。
  西方則不然,在其社會階層、行業區別不大的背景下,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備的支撐中,人們在給自己的社會發展定位時,有著明顯的多元性。社會成員自動會分離為精英路線與大眾路線,因此其擇校需求的廣度與強烈程度都遠不如中國人。實際的人群定位我沒有精確統計,但從美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當鋪校比(美國約有3.8萬所高中,公立超過兩萬所),大約就能看出一點端倪,超過一半的人還是在走大眾的發展路線。
  教育系統則是以私立學校滿足精英的個性化需求、擇校的需求,公辦學校來滿足大眾路線的需求。當然,一些人也通過購買學區房來實現對優秀公辦學校的選擇。但基本思路都是用金錢、汽車借款成績在選擇。
  但中國的教育體系則完全不同,仍然是以公辦體係為主,甚至占據壟斷地位。但是公辦教育體系的基本職能是保證教育基本服務,保證公平,而非選擇,而非擇校。在這種擇校需求畸高,但公代償辦學校定位職能與之相左的背景下,怎可能滿足絕大多數家長擇校的需求?在這種需求與供給完全背道而馳的背景下,教育被批判也就成為必然。因此,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,是有先決條件的。
  也就是說,我們所套用的西方教育理念與體系,強調公辦教育的基本服務功能,但卻排斥擇校需求,實際上是不符合中國國情與實際需要的。
  那麼,怎麼讓多數老百姓滿意?
  老百姓的想法、觀念,不是一天形成的,我們一時無法改變,也不是教育部門能改變的,那麼,我們就直接去解決他們的核心訴求——公平,即在給孩子擇校時,我們需要給老百姓首先解決選擇學校的機會公平,而不是把所有學校都辦成人大附中,辦成清華北大。
  這就必鬚根據中國實際的社會文化、國情、社會保障制度等,斷然拋棄西方所謂成熟的教育體系與理念,創造性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理念與制度,即在私立教育體系一時不可能建設完備的時候,在公辦體系下,給老百姓創造公開透明的擇校條件,比如統一考試等更符合中國文化的辦法與措施。
  考試這類辦法雖然不符合所謂先進的教育理念,但這是讓中國教育接地氣,是在教育問題上的實事求是!
  同時,政府需要有勇氣,有擔當。我們可以預見到,這種做法必然會被一批不接地氣的專家與輿論狂轟濫炸,被一部分利益受損的家長橫加指責,因為他們手裡掌握著“正確的理論”。
  如果仍然按所謂專家“公知”們所指引的那條路,仍然按西方的那套教育理念體系走下去,就是一條不歸路。這些年減負、擇校治理的實踐也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們這條路是行不通的。雖然教育主管部門窮盡了所有辦法,甚至不惜影響學校辦學的自主權,從教學到考試、家庭作業,出台了一系列操作層面的規章制度,但孩子們的負擔卻越來越重。為什麼?同樣,在美國,華人的孩子負擔也是最重的,因為我們無法阻止家長在放學後把孩子送進輔導班,我們無法阻止家長正確或不正確的擇校需求!  (原標題:不接地氣的教改是條不歸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l24hlan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